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举办国医医理文明互鉴与语言脑健康交叉学科素养提升专题讲座

时间: 2025-11-12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7日上午,“国医医理文明互鉴与语言脑健康交叉学科素养提升”专题讲座在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博文楼401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魏睿副主任医师、张雪锋主治医师、石燕芳主治医师联袂主讲,学院全体博士教师与研究生共同参与。



 

讲座由王霞博士主持。她在开场中阐释了中医理论与语言脑健康研究的交叉意义,并代表学院向三位专家及中医院任远院长表示欢迎与感谢。



 

魏睿副主任医师以“阴阳学说”为主题,系统阐释阴阳概念的形成与四大特性,重点讲解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与自和六大核心规律。他结合临床实践,说明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结构、概括生理功能以及分析病因、指导辨证、确立治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理解中医思维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雪锋主治医师以“五行学说与中医”为题,从“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的特性出发,系统讲解五行归类方法及相生、相克、制化等关系,进一步阐释五行在构建五脏系统、分析病理传变以及指导诊断、用药、针灸及情志疗法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展现中医整体联系与动态平衡的思维特点。







 

石燕芳主治医师围绕“中医:千年智慧的传承与生命哲学”,从中医的历史源流、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三大核心思想展开,结合舌诊、脉象等现场互动,生动讲解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并分享中医在慢性病防治、“治未病”理念以及饮食情志调摄等方面的实用智慧,彰显中医在当代健康维护中的独特价值。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围绕中西医融合发展路径、理论结合与实践障碍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樊子牛老师从哲学视角分析中西医体系的差异与互补价值;李秀华老师与石燕芳医生就“七情对脏腑与肠道菌群的分子机制”进行专项交流;毛小宇老师结合日常养生困惑提问,魏睿医生强调应依据个体情况灵活选择中西医方法,并注意避免重复用药;张雪锋医生则以糖尿病治疗为例,阐释了中西医在“治本”理念与实践路径上的异同。







 

任远院长在总结中回顾了与语言智能学院的合作历程,赞赏双方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探索精神,并建议未来活动可融入养生汤剂、茶饮制作等文化体验,增强交流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姜孟院长指出,本次讲座内容系统连贯、逻辑严密,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他强调,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与我院正在大力推进的“语言智能康复”方向高度契合,其阴阳平衡、五行关联的理论模型,为语言认知机制的解析与康复路径的构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他重申“无交叉,无语智”,鼓励师生打破学科界限,在中医智慧与语言智能的融合中开拓研究新境,共同推动“语言智能康复”学科方向的实质发展。



 

本场讲座理论扎实、交流深入,不仅在学术层面深化了中医理论与语言脑健康的对话,也为我院“语言智能康复”学科建设注入了跨学科的思想动力,奠定了进一步合作与研究的基础。

撰稿:李世泉

编辑:文锶

审稿:向蓉

日期:2025年11月12日

 

  • 023-65383323

  • yyznxy@sisu.edu.cn

  •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