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语言智能大讲堂举行“研究生教研室学术沙龙”

时间: 2023-10-30     浏览次数: 


2023年10月30日上午,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和川外学坛联合举办的“语言智能大讲堂”之“研究生教研室学术沙龙”在博文楼401报告厅成功举行。活动分为两部分导师代表邓宇博士做了题为“汉、英、韩事件切分的始源与目标非对称效应对比研究”的讲座语言智能方向硕士研究生魏新力卢香廷陈益展示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成果,主题包括词汇认知机制、网络语言触发扩散模型、词汇概念表征建模以及艾滋病患者话语分析。此次活动由研究生王小萌主持,语言智能导师组及全院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前,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姜孟院长、向蓉书记分别致辞。姜孟院长倡议全院师生在新文科建设和智能化发展的双重机遇下,着力学科交叉,走在外语学科转型的前沿,探索语言智能“研学产”新路子向蓉书记鼓励全体研究生潜心学术研究,在语言智能领域先行先试,追求卓越,产出高水平成果。



姜孟院长致辞



向蓉书记致辞

在导师讲座中,邓宇博士首先介绍了语言编码中普遍存在的目标偏差现象,即人们在描述运动事件时,更倾向于表征事件末端信息,而事件的开始部分。他基于事件切分理论,指出这种始源-目标不对称性在不同语言(包括汉语、英语和韩语)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异性的差异。跨语言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不同语言母语者之间事件切分目标偏向存在差异,尤其是韩语事件切分重目标偏差现象尤为显著。这种差异与各语言的词汇化模式和形态表达方式有关,特别是韩语作为典型的动词框架语言,路径动词系统和与格标记丰富使得目标偏差现象更加突出。最后,邓宇博士提出了在语言产出中,事件切分和认知表征之间相互影响,语言特点塑造事件切分。



邓宇博士学术讲座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成果展示中,来自语言智能学院的四位硕士研究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学术成果。曹同学的项目考察了中英触温觉词汇通感,通过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和英国国家语料库获取数据,并结合行为实验和向量模型,从认知角度比较中英文通感词的映射模式差异及其认知机制。魏新力同学的项目探讨了网络趣缘社区中的群体暗语的传播模型,通过眼动实验和言语表达评估思维流动程度,确定群体暗语对认知资源和注意力的影响。卢香廷同学的研究设计多模态双语任务,通过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和反应时实验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分析、比较和预测双语者在不同模态下的心理词汇表征。陈益同学的项目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近十年艾滋病话语分析领域的核心文献和前沿话题,并采用Topic Model对采集的语料进行建模分析。

曹盛勤同学分享成果



魏新力同学分享成果



卢香廷同学分享成果



陈益同学分享成果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座师生互动交流。语言智能导师组交叉学科研究中可供利用的新技术和新视野展开了热烈讨论。程凯文博士提出建模过于依赖语料,应当考虑研究中出现结果和假设之间差距巨大的情况。任成娟博士提出自然语言处理中文本摘要提取的模型可以助力语料分析,但需要极大规模的数据。杜爽老师认为语料分析可以借鉴知识图谱的技术手段。此次学术沙龙营造了语言智能师生互动学术氛围,尤其是四位同学的科研创新项目成果分享展示了语言智能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体现出我院研究生扎实的交叉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拓展了语言智能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的新视野。



活动现场

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

川外学坛

2023年1030日

  • 023-65383323

  • yyznxy@sisu.edu.cn

  •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