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实践周活动之后备导师培养专题工作会暨研究生指导导师经验交流会

时间: 2025-07-07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2日上午,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在博文楼401会议室举办了“后备导师培养专题工作会暨研究生指导导师经验交流会”。会议由院长姜孟主持,学院全体博士教师和23级24级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会。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学院导师与后备导师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导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议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后备导师培养环节,学院姜孟院长在讲话中鼓励年轻教师珍惜科研时间,勇于突破学科与交叉领域,争取参与更多高端学术会议。此外,他向全体与会人员宣布了新增的两位导师:杜爽老师和王霞老师,并表达了学院的祝贺和期待。

随后,会议进入第二部分,即导师经验交流分享环节。陈秋桐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指导智慧语言康复方面的研究生的经验,她强调了将学生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学科紧密结合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不能脱离自己的专业领域。



 

紧接着,任成娟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智慧语言工程与智慧语言教育方面的经验,她提出要结合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带领学生深入掌握人工智能的经典底层算法,并通过做思维导图和研读撰写文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院长还在会议中强调了学院团队建设的重点,提出要结合学院的优势,围绕语言智能、人工智能及脑机接口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展开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学院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发展,必须聚焦在交叉学科的研究,并加强团队合作。



在会后交流感想环节,毛小宇老师和李秀华老师共同强调了提升跨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她们一致认为,必须紧跟学院发展步伐,积极拥抱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创新性的学术人才;她们还特别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师生需要协同学习、共同成长,以适应并引领变革。

王霞老师首先对各位导师无私的分享表达了诚挚感谢。她表示,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极大地助力她这样的新晋导师快速成长;王霞老师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继续深耕智慧语言康复领域,并主动探索将其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相融合的路径;她表示,这是一条充满机遇也富有挑战的道路,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进步。



杜爽老师表示,通过与各位资深导师的深入交流,他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精准选择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尤其强调,个人的学术探索必须与学院的战略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紧密结合,方能把握时代脉搏,产出更有价值的成果。刘艮花老师则从学习路径的角度分享了心得。她认为,导师自身需要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广泛涉猎以开拓视野;在明确研究方向后,则需沉心专注、精深钻研,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后,研究生代表也在交流环节中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感悟与发展规划。23级研究生代表黄毅在发言中表示,通过聆听导师们的分享,深受启发。他表示将紧密跟随导师们的步伐,汲取智慧,以更加踏实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24级研究生代表程征则对导师们的倾情分享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谈到,导师们的经验传授和方向指引让他受益匪浅,不仅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也增强了研究的信心。程征表示,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他将更加用心、细致地开展研究,不负导师的期望与学院的培养。



最后,姜孟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导师应深耕跨学科前沿,推动科研教学协同并进,切实服务学院发展大局;学生需勤学笃行,紧跟导师步伐,夯实专业根基。他进一步指出,师生需以创新为桨、以协作为帆,共同探索语言智能与脑科学融合的新路径,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持续动能。会议在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标志着师生同心、共谋发展的新起点。

撰稿:兰蓉

编辑:文锶

审稿:向蓉

202574

 

 

上一篇: 没有了

  • 023-65383323

  • yyznxy@sisu.edu.cn

  •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