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新闻 >

我校语言智能学院成功举办首次“语言智能大讲堂”云讲座

时间: 2020-06-18     浏览次数: 


2020年6月1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川外学坛联合举办了首次“语言智能大讲堂”在线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医学工程专业的程凯文博士与张茜博士。活动由语言智能学院院长、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姜孟教授主持。除我校部分教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外,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各大高校的数百名专家、学者、老师及同学也参与了本次线上讲堂。

上午8时,活动正式开始。程博士作了第一场题为“无意识水平对汉字视觉加工调节机制”的讲座。为厘清语言与意识的关系,程博士采用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突破-连续闪现抑制breaking 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 b-CFS范式研究了两种无意识水平(阈下无意识和前意识)对多层次汉字视觉加工(短句、单字、双字词和短句)的调节。他指出,对于文字阅读理解等高级认知活动来说,前意识或部分意识必不可少,阈下无意识下,低水平汉字形态特征能够被处理,但在各语言层面(单字、双字词和短句)都无法处理到概念或语义水平,即无论是有具身色彩的隐喻义,还是具有进化意义的情绪信息,甚至是词典中的字面意义,都无法被大脑成功提取。然而,在前意识下,隐喻、情绪和字面语义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程凯文博士作讲座

随后,张茜博士作了第二场题为“基于TMSfMRI技术对语言认知过程的脑机制研究”。她围绕语言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和非侵入式的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对语言认知过程尤其是语义认知和语言产生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她指出汉语语义认知加工调用包含额叶、颞叶和顶叶广泛分布的神经网络,该网络以左侧额下回为核心区域,其他脑区协同合作。当核心区域受损时,右侧脑区会进行网络重组和补偿。对汉语语言产生神经机制的研究说明在某些语言层面确实存在语言间差异。

张茜博士作讲座  

在提问环节,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同仁、学者、老师及学子与两位主讲嘉宾展开了热烈互动,两位博士耐心答疑解惑,线上气氛十分活跃。讲座结束后,我校2017级在读博士潘雪瑶代表姜孟教授对两位主讲嘉宾的分享做了总结与点评。她指出,两位报告人的讲座集理论性、思辨性、实证性为一体,为进一步探索汉字的语言脑认知加工机制拓宽了研究角度,丰富了语言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交叉的新发展。未来“语言智能大讲堂”还将邀请更多语言智能、类脑智能、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跨学科专业专家、学者、老师等作更多开拓视野、启迪智慧的讲座,也期待本次的两位主讲嘉宾能再次做客“语言智能大讲堂”。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为教育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语言智能引领了人工智能的潮头,奏响了智能时代的强音,其创新引领,开启了智能时代新征程语言智能将有力促进语言教学、语言学习的智能化,拓展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传统语言学科的发展,需顺势而为。智能方可强方式,方式才能促知识,知识乃内涵之本。语言智能可以发挥其优势和专长,从方式和内涵两个层面为社会教育助力。本次“语言智能大讲堂”意在顺应语言学与人工智能交叉互涉的发展趋势,促进传统语言学科与代表最新时代脉搏的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聚焦我校语言智能二级学科“智慧语言康复、智慧语言教育、智慧语言工程”的三个发展方向,探索新文科建设之路。

语言智能学院

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

川外学坛

(联合供稿)

  • 023-65383323

  • yyznxy@sisu.edu.cn

  •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