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新闻 >

浙江大学史文磊教授应邀在“语言智能大讲堂”作讲座

时间: 2022-10-14     浏览次数: 

2022年10月6日上午,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语言脑科学中心和川外学坛联合举办的“语言智能大讲堂”之“智能语言学名家讲坛”在博文楼401报告厅成功举行。浙江大学文学院史文磊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词汇性与语法性的鉴别及实验证据”的学术讲座。报告由语言智能学院邓宇副教授主持,语言智能学院全体教师、硕博研究生及线上300余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语法化和语法性展开。史教授指出,在语法化研究中研究者们常忽视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语法化?”。在追根溯源后,史教授提出语法化包含的两种情况:一是从词汇性语素发展为语法性语素,二是语法性程度较低的语素发展为语法性程度较高的语素。因此史教授以对语法化和语法性的定义开篇,对比了中外学者的相关讨论,并对二者的概念进行阐述,同时也如何对二者进行鉴别。他指出,沈家煊和吴福祥两位先生对语法化的界定是融通中西的,在汉语研究传统中,一般将语法化理解为实词虚化。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语法化的特征和表现。史教授旁征博引,从大量的语法化实例中总结出五种特征,即“句法组合粘附”“语音销蚀”“语义弱化”“范畴成员封闭化”和“强制使用”。在这过程中,史教授提出仅依赖以上特征对单个实例做出界定会面临种种困境。以汉语方言为例,语体对观察语法性与语音销蚀关系的作用不容小觑,比如“西瓜、东门”这一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中一般需要弱读,而“语言接触”对“语法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史教授还指出上述特征不只见于语法性表达,还见于词汇性表达和词汇性的演变过程。

第三部分基于使用的理论对语法性和语法化的定义进行了阐释。史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语用或语篇的理论,该理论重点关注某一语法性成分相对于跟它构成横向组合关系的其他成分而言所承担的功能角色。其中,史教授表明基于语用的语法性理论是一个泛时理论,涵盖了共时平面的语法性表达和产生语法性表达的语法化演变,因此,词汇性表达可以承载语言信息的主要观点,而语法性表达只是作为次要成分或背景性成分。第四部分讨论了生成语法对语法化和语法性的研究。史教授重点讲述了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对语法性的影响,他提出在新近生成语法关于语言变异的假设中,最著名的要算“Borer-Chomsky猜想”,即“所有变异参数都可以归因于词库中特定功能核心所携带的特征的差异”。

在第五部分,史教授从对功能语法和生成语法观点的比较出发,分享了他对语法性的个人思考,他认为语法性和词汇性本身是属于意义层面的现象,形态句法结构、语音、语用语篇的现象都不是其本质属性,语法性的本质属性仅是一种关系义。功能语法和生成语法关于句法是否自主的理念自然是存在差异:功能主义相信句法是不自主的,句法是用法的规约化塑造,而形式主义相信句法是自主的。在报告对最后一部分,史教授引举了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等领域的实验数据,证明他对典型的词汇性成分和语法性成分区分的合理性,这其中包括一些来自语言处理、失语症、语言障碍、母语习得、语言产出方面的证据。比如实验表明,词汇形式在母语习得中是最早习得的,远比功能性成分早得多;而来自失语症的实验数据发现,Broca失语症患者在语法性成分的产出上很流利,但在词汇性成分的产出和理解上却存在严重问题。

在互动环节,线上线下师生踊跃提问。讨论问题包括:如何从认知的视角用语法性解释构式化的过程?区分“为己”关系义和“为他”关系义的源头理据是什么?关于Borer-Chomsky猜想问题、语法性实证研究的模式等。史教授一一答疑解惑。他从语法性和词汇性的区分视角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提出对语法化的研究远不是终点,恰恰是一个起点,望更多学者加入,让我国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焕发新机。互动环节靶向明确、成效显著,线上线下师生满载而归、收获满满。

邓宇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史教授的报告兼顾语法性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既系统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功能语法和生成语法学者对语法性和语法化的前沿研究,又深入浅出剖析了研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推动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语法化及相关问题,同时对我们挖掘和发展我国优秀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史教授治学的严谨性和对学术的钻研态度对语言智能学院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启示颇多。最后,邓宇副教授对史文磊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他将和在座师生一起,共同研精覃思、朝益暮习、内省思悟、融会提高。

史教授作讲座

邓宇副教授作总结

语言智能学院

语言脑科学中心

川外学坛

2022年10月6日

  • 023-65383323

  • yyznxy@sisu.edu.cn

  •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

◎201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版权所有